地域认同感
前记:一直想写这么一篇文章,并非生活随笔,而是一个思考了很久的问题,并非在折射什么,而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。无论生活与否,思想与否,我都想真实记录自己内心在某一段时间的感觉,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。所以一直都还记得两个人说的,一个人说,“如果你看的我的博客,会比我的朋友更了解我”,另一个人说,“如果这人无法在博客中展示真实的自己,那么现实生活中也请慎交”。看到这里,如果没有兴趣就直接绕道吧,朋友~
正如当年的上山下乡一样,正如当年的三线建设一样,正如当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一样,我想中国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,本来应该是土生土长的人,然后却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了很多年。然后多年后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,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改变了,无论是性格,还是语言,还是习惯,还是生活方式,都已经不再是故乡的那样,所以当他们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似乎已经无法融入故乡的环境。另一方面,也存在一个问题,他们整个的求学生涯是在另一个环境中度过的,但是周围的成长环境却不是真实的环境再现,多少都有一些特殊的地方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我出生在四川,但是却不会讲地道的四川话,生长在河北,但是口音里却没有任何河北的方言。父辈们是四川人,所以饮食习惯是南方式的,也就是说我几乎不吃面食,米就基本上算是我唯一的主食了,所以我读大学之前基本上没有在学校的食堂吃过饭,因为那里都是按照北方的饮食习惯来的。今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,也有人好奇多问一句,“从没见你吃过馒头,这不正常啊!”我倒是没多解释,因为解释也没什么意义,因为饮食习惯是无法改变的。正因为这样,当第一次离开河北去四川读大学的时候,就要面临一些尴尬。再举个简单的例子,开学的时候有老乡会,结果在饭桌上我发现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,因为他们都在讲方言,但是我不会,所以之后我就尽量不跟他们打交道,也不会产生任何交集,因为我对河北缺少一点地域认同感。同样的,回到老家的时候,面对原来的亲友们,似乎也在谈吐中透露出一点陌生感,因为说着不地道的四川话的时候, 我显得很别扭。很想说普通话,可是又怕造成陌生,最终居然被他们认为我是个内向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