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中国人来说,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概念,更是一个意识概念。从古代开始,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就 形成了一个观点,达官显贵们都住在城中,而贫苦百姓们都住在城外。一直延续到现代,这样的观点依旧没有改变。中国人普通民众似乎跳不出这个怪圈,因为这个环已经重重的扣在了我们身上。
      住在农村的人想有一天出人头地了到县城生活,住在县城的人想有一天出人头地了到地级市生活,住在地级市的人向往大城市想有一天有钱了到大城市生活。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,是顺理成章的。但是这里面却存在一个深层次的问题。我正处在这样的过程之中,我想我有这样的发言权。父辈们来自农村,经过努力,他们有机会到了县城生活和工作,但是他们却无力继续往上走了,这样他们想象我有一天能继续坚持走这条路,于是我努力了,然后有机会到大城市读书、生活、工作。为什么一定要追求这些呢?我跟同学有的时候探讨这个问题,虽然得出了一些结论,但是似乎没有那么简单。

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,大城市有其他城市没有的软城市环境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你需要到正规维修店修车,不是每个地级市都有相关品牌的4S店的。这样你不得不因此在省会城市或者其他大型地级市中奔波。城市软环境有的时候更能决定居民的生活质量。大城市拥有的公共交通系统要远比中小型城市发达,大城市拥有的服饰专卖店有更加齐全的货物,大城市中总能发生更多新鲜的事情,这些都是很多年轻人所期待的。但是同样存在的问题是,大城市并非谁都有机会能扎下根的。对于更多的人来说,往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在一座大城市生存下来。因为既要面临工作的压力,同时也要面对购房的压力。
       这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,是难以想象的。因为按照正常的城市发展模式,应该是居民区位于城市外围,而商业区位于城中。看上去有距离上的劣势,但是很多西方城市都有很发达的道路网和轨道交通系统。这样,即便是住在城外,通过私家车和城市交通工具,都能很大程度上缩短自己的行程时间。相应的,之所以中国无法发展成这样的模式,就是因为中国很多城市在建立之初,缺少合理的规划,特别是一些南方城市,道路狭窄,道路布局不合理,无法跟城外形成有效沟通,这样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,就不得不选择高价的房产和其他相应的更高的物业管理费。说起来,真的是有些悲哀……,本身中国能够有能力去得到这些的人,却不得不选择在城外购房,甚至被逼到中小城市去生活,很多时候,也许中小城市没有那么大的压力,但是却缺少了很多生活质量。人们就不得不在这无尽的怪圈中转来转去,后来,发现最终还是回到原点——城。
      其实仔细想想,为什么我会被钢筋混净土给吸引住呢?为什么就一定要在城中吸收哪些不该我吸收的粉尘呢?为什么我就一定要让自己把人生的赌注压在一座城市上呢?压的我喘不过气的时候,我还依旧要留恋,还依旧要努力,还依旧要站立,还依旧要……因为这里是中国,因为我心中有那份信念,因为我需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跟过去不一样,我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不一样的

城事


      思绪仍旧混乱,吼一句:城之殇,亦倾城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