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车外飞速而过的小树,这让我马上感觉到并不是北方的乡村道路,因为没见高大的白杨树,也许从这一点上就看出南北高度上的差异,正如当年老婆在北方买不到合适的鞋。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,让本来空气质量就不太好的成都变得更有地方特色,正因为这里几乎不下雪,加上这样的天气,在我看来,此刻的窗外更像是秋天,而不是冬天。当路边慢慢出现一些高楼,我才意识到,应该是接近城市边缘了,尽管依旧死气沉沉,尽管依旧尘土飞扬,但这里终究是城里了。也许有的人说,有车水马龙那就算是城市的繁华与动态,可真正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,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是有答案的。

我是生在农村,因为背后有座云峰山,所以我勉强说自己是山村里来的,尽管山村到现在也没怎么变样,但据说那里的民风已经不那么淳朴了。后来到了一个北方的小城市,因为离首都很近,所以那里的人都喜欢跟自己家乡的人说有时间来北京玩。尽管是个小城市,但仍旧培养起了我那种还算比较老实的性格,也接触了很多新鲜的东西。再后来,我去了成都读书工作,对于成都总是有很多特殊的情感,说实话,我并不爱这座城市,因为这里的民风真是不怎么淳朴,不过这样的城市却给了我很多真正意义上城市的体验,那里有数不清的航空障碍灯,也有霓虹灯的炫丽多彩,但一切似乎暂时跟我的关系都还不那么大。跟我关系最大的是我要学着在这里生存下去,而恰恰是这样的生存,会让人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。
        我在成都买了房子,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买的,实在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有什么纪念的意义,那标志着我开始成为房奴还是标志着我幸福生活的开始呢?不太清楚。过了几个月,我开始装修,于是问题就出现了,我不会砍价,其实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,几乎大多数东西都不是那么明码标价的,所以几乎人人都练的一身讨价还价的好本领,只要跟他们一起去买东西,至少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可能吃亏。也难怪我们这一代人,习惯了大超市里的标牌价格,也习惯了网购上的明码,但似乎现实生活中,很多东西就不是那么让人看的清楚本质,比如到建材市场买材料,这是一个多么现实的东西,就我们这样一群小屁孩,能动什么材料做什么合适了,那就真的天下太平了。所以,我们终究是不太懂这些的,正如我们对斤两没有概念一样,时代交替的产物,真的让我们情何以堪啊。不过,人总得适应社会,习惯这种方式,反正那种喊三百,砍一半下去的能力,我是真心没有,所以能砍下个二十多块,我就觉得还是多厉害的,做生意的嘛,永远要以盈利为目的,没有那么多亏本的人情买卖,所以能少赚点,应该对我们来说就算是过得去了,又何必强求砍到互不相让呢。谁让我们本来就是不会砍价的年轻人呢。

先是说了一堆的废话才扯上来,不过确实是心有所感,勿怪勿怪!

以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