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我们主动要求忽略的

       基本上而言,我是很少谈论时政的,因为这个跟自己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,我不从政,也不从政治中获利。对于一个这个国家而言,我只能说,我依旧有一颗中国心,却不愿承认这颗心一定是真诚的。因为很多人跟我一样,看到国家主权被侵犯的时候,一样会心潮澎湃,但是却也只能心潮澎湃,然后在网上发布一些愤青的言论,然后时间久了,事件解决了,大家也就销声匿迹了。不愿承认这颗心是真诚的,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我们得到的信息有失偏颇,所以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应该相信这一切。正因为很多人跟我一样,总是想自己忽略周围的一切,而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另一种层次之上,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。因为这样一个体制渐渐在失去公信力,所以人们为了保持这种和谐的状态,决定还是好好的生活,而不愿意去打破这种境界,毕竟现在这个看似稳定的局面还能持续很久呢,毕竟一大部分人还好好活在这个世界上,无论你是不是真的关注这个国家,无论你是不是真的关注这个世界。我懂得的道理也许不比别人多,而且我能够得到的说话的机会也不比别人多,但是我依旧有保留自己说话的权利,这算是真正的一种权利吗?历史可以去衡量……
       正如每天不看新闻一样,每次吃饭,我几乎都是背对着电视,因为这些新闻,似乎用听就能知道到底有多少是值得我们去相信,又有多少是值得我们去怀疑的。而大多数人像我一样,视这些为过眼云烟了,大家都习惯性的看了新闻,然后讨论新闻,然后使之成为旧闻,就这么简单的过程,却已经延续了很多年了。公信力在这个时候似乎显得尤为脆弱,然后因为这样一种长期持续的公信力脆弱,直接影响到了人际交往的脆弱。你会发现,你很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轻易相信另一个人,这是信任力缺失的表现,这并不是说对方不值得你信任,也并不是说你太狡诈。因为这样的互不信任发展了这么多年,小到人和人之间,大到人和国家之间,都已经成为一种惯性的模式了。所以你没办法去把握这种状态,你只能随波逐流,宁可自己被周围人忽略,也不想轻易相信别人或者被别人相信。因为你会发现,即便彼此之间建立好这种临时的信任状态,最后还是会因为某些不可预知的问题而发生错乱,然后彼此之间建立好的关系就又会发生问题。久而久之,大家就习惯性的在一个新环境中,不能充分相信某人,无论这人在工作或者学习中有着多么出色的表现,因为这并不能够充分和生活中的表现相挂钩。就如同我们无法跟国家的发展充分挂钩一样。所以我们对国家的公信力在缺失正是这两种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

游记

发一篇游记,写得很流水账,以示我去过柳州~以示我路上又胡思乱想了!
       2010年9月11日,“9·11”事件已经过去9年了,这个对大多美国人来说是个十分特别的日子,足以让所有美国人像记住自己的国庆日一样铭记。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,却完全没必要去思考这些问题,因为这个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,过去这么多年了,战争的创伤依旧在中东国家身上,美国也依旧在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。中国依旧像以前一样擅长“谴责”,最近闹得火热的“钓鱼岛”事件,说实话,相信让很多国人都感到有些不爽,但终究是让人感到中国不够强硬。只是这些时政不是应该我们这种年轻人应该去谈论的,毕竟政治这个东西就像“鲁迅作品大撤退”事件一样,无论天朝如何去做这些事情,实际上都跟我们没多大关系。我们依旧要工作,要生活,我今天还是依旧要去柳州看看,这个传说中的工业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。     
       刚刚进入柳州的感觉不是很好,在这一点上,柳州做的没有桂林好,因为进城的时候就给人一种很破败的感觉,同时因为柳钢的存在,让人觉得环境污染极其严重,甚至还第一次见到了红色的烟尘,道路上也是那种弥漫的感觉。相比之下,因为定位不同,桂林则比较善于装饰自己进城的道路,会让初次到桂林的人感到舒服一些,至少不至于像柳州这样,看上去稍微有些破败,同时还有很严重的污染。据同行的同事介绍,柳州的新城区还是很不错,不过可能今天没有什么时间去看了,到了老城区后,总体上感觉还算是过得去,还像个地级市的样子,稍微要比刚进城的时候好一些了。而且路上问了几次路,路人都很友好,寻找目的地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。
      总体上说,算是散心了~

二顾茅庐而不得

      经理去成都之前,我第二次跟他请假,“我去北海的事你直接敲定了呗。”“你看这两天好多领导要考试,你就等我回来再说吧”。我心想,“领导考试,跟我去北海有什么关系,这什么逻辑啊?”不过好歹丫的也是经理,所以我决定忍了。等他回来,我继续去磨他。
      其实我去北海是有目的的,一方面,我答应了某人,所以我就必须要履行自己的诺言,不想最后让人落得一场空。这样我会显得非常惭愧。
      一方面,我脑子里的东西遇到了点瓶颈,现在写东西是非常不给力啊。所以我急需改变环境,重新找回一点感觉,否则这将直接影响到的正常工作,也将直接影响到我的收入。可能大家也都发现了,最近写的东西,不仅没有什么条理,而且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。因为我发现脑子里的东西在不断减少,很多东西已经成为陈词滥调,那么我就必须重新补充新的内容。正因为这样,我情况也渐渐走向当年某浩说的那样,不要整天都在胡思乱想,的确想的多了,自然写的就多了,但是问题在于想的多了,那必然会造成每天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。看着我那日渐憔悴的面容,我都觉得有些悲剧了,虽然上次回家和上上次回成都,见我的人都说,几乎没什么变化嘛,但我还是会感觉的到。这个变化一定是有的,而且还很大,正因为每天用脑过度,所以很多事情就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。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每天写一篇,好像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把手放在键盘上就能敲出很多东西来,因为思维遇到了瓶颈,相对的说。正因为最近几天不再像以前那样整日胡思乱想,所以似乎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,因为检查刚刚过去,手头的事情也几乎都做完了,所以每天上班在做完例行的事情之后,还能把收藏夹里的论坛一个一个的逛逛看,还能把很久不看的型网站一个一个的看个遍。然后看看报纸,喝喝咖啡,居然就能混过去一天。仔细想想,这样的生活,乍一看上去,还是会有人羡慕的,但是我却总感觉自己不应该是这样的状态,相比而言,我更喜欢以前那种紧张的生活,然后每天都能发生一些让自己有所感悟的故事,然后隔一两天就能写出一些自己都觉得还不错的东西来。现在看着自己写的东西,就有点喝过酒的感觉~
      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我必须尽快见一见大海,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海,还没见过热带的海,岂不是非常悲剧。
     ……

不再相撞的DIY

       以前说起DIY,大家都首先想到的是攒机,几乎DIY就是组装电脑的全部概念了。但后来,各种形式的DIY源源不断的产生,同时这也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。最初DIY电脑是为了省钱和更换配件便利,现在其他的DIY形式则是真正的彰显个性。DIYT恤就是一种形式,现在衣服的品牌太多,但中间也不乏一些靠抄袭设计起家的品牌,所以即便是那些国际大牌,也要面临被国内小厂抄袭的情况,这样在大街上撞衫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大了。同时,自己设计T恤,一般也是出于一种标新立异,或者是一个组织的统一协调。所以现在网上有各种形式的DIYT恤网站,比如“良衫起义”,WPG的“队服”就是出自这里了。特别喜欢那种在袖子上印着自己名字的感觉。除了定制T恤,还有很多很多,比如台历上放置自己喜欢的照片,比如在马克杯上放置自己喜欢的照片和图案……,根据我的经验,喀嚓鱼,卡当,网易印像派做得比较多,而且做工也还不错。最近就在网易上定做了一个马克杯,价格几乎是同类网站中最便宜的。以后还可以陆续尝试其他形式的diy。
[gallery link="file" columns="2" orderby="rand"]

面对挫败

       这么多年来,从来没有像这样有挫败感,似乎我被所有人打败了,而我居然还在硬撑着让自己笑着开始每一天,感觉的真的有点累了,可我还是在勉强支持着自己的一切。这是早上我在微博里写下的话,我不知道这几天围绕这句话,在自己身上会发生多少事情,自己会发多少牢骚,会有多少面无表情的情况,因为这样的打击确实对我而言,是从来没有预见过的。只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,却因为自己一直以来培养出的心理素质,而让自己能够勉强挺过去,因为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太多,所以我甚至感觉,自己有些“犯贱”了,居然被挫败成这样,还在硬撑着。可是我又能改变什么呢?从以往所有的经历来看,面对这样的挫败,我要做或者说能做的就是继续让自己在现在的环境中努力工作,期待有一天奇迹可以发生,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成功而自暴自弃,对于他人的成长,我只能祝福,因为那是别人应该得到。而自己没有得到,也许真的是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位,既然如此,那我就理应承认,在毕业工作这个问题上,我的的确确是个失败者,我的确成了真正意义上拖后腿的人,因为他们现在能够达到的目标,甚至是我难以企及的。
      几个月来,我都在思考,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,因为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抱怨,因为大家在抱怨的同时都在努力工作,而且谁也不比谁差。而我的心理状况也明显并不是那种整日自暴自弃的人,但我的确找不到原因。对于这种找不到原因的问题,我还一定要去找吗?一定要去找,如果一直找不到,那我就一直都没办法改变现在的一切。也许是因为公司的管理体制问题,仔细想想,凡是有机会调回去的人,他们的公司都有比较完善的晋升体制,而且懂得合理分配工作任务,而不像这里,几乎所有新进员工对于这里的晋升体制都是模糊地,对于分配工作问题,直到现在,还仍旧是一个人要做几个人的工作。也许这就是为了节约成本,但的确也给这些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,甚至不知道如何从这种繁杂的工作中得到解脱。是的,我将这个问题归咎于体制,可是,如果改变体制,我就一定能够改变现状吗?我也并不能确定,能确定的一点是,我脑子里的东西的确不仅仅应该用来做这些事情,我的能力也的确不应该在这个平台上发挥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