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化一直躲在身边

      魔方——一个很多人小时候都接触过的玩具,但是恐怕幼年时期能够准确将魔方还原的人并不多。直到我读大学的时候,我再次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,在大学生中似乎已经开始流行追忆童年了。学校的魔方协会似乎也是在那个时候应运而生,而在校车上看到高手们快速的变换,似乎也让自己找到了一些感觉,很想尝试一下,不得不说在大学的最后时光里,魔方陪伴了我大多数无聊的时间。直到现在,我还带在身上,尽管只能顺利魔方,尽管没有那么多方法,但是依旧还是给我带来了一些快乐。
      有的时候,看到那个小东西,就越发觉得,其实人生跟魔方很像,人生的变化,就如同魔方的变化一样。人们常说,人能改变命运,但是也有人觉得,似乎很多命运都注定好了的,即便你能改变,你能让生活更好,那似乎也是命运注定你要去做这些,这并不是消极的想法,而仅仅是说了一下自己的感觉,因为很多时候,我们都会发现,在命运的变化面前,我们总是那么弱小。我们的命运就如同魔方一样,看似变化多端,但是其实最终还是那六个面,最终还是那26个小方块。当我们尝试去改变这些

阅读剩余部分 -

借题发挥

       上一次有人这样评论,“我们是带着飞一样的梦想离开校园的吧,仅仅一年多都没有了身上的锐利,是佩刀丢了吧?”这句话,我至今都感触颇深。离开学校的同学已经悉数进入自己的状态,无论是抱怨也好,开心也好,大家都学着适应现在的生活了。尽管不知道接下来能有多少惊喜可言,但是庆幸的是大家还都在努力着,相信大多数人都已经在经济上开始独立了,这就是一种进步吧。
       突然间相当,去年的这个时候,第一学期的应聘工作基本上已经收尾了,不得不承认,那个时候班里就业情况还是比较喜人的,只是因为种种原因,大家多少有些悲观。毕竟这是专业和学校的性质决定的。很多人不得不去选择一条并不适合自己的道路,很多人也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去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道路,然后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中庸,选择了这份稳定的工作。所以我想,这群人似乎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并没有带着理想,但是却至少带着一些信念。现在还没到一年的时间,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变故,只是这种变故对我们来说已经显得稀松平常了,因为本身作为年轻人来讲,如果发现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,那又何必要强求呢。也许是因为这些人心中还留着那份信念,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佩刀还没有丢,他们还坚信自己还有那份锐利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

散记-生活的碎片

      我承认我想学学大家那种记录生活的方式,所以我今天做个尝试。不是我想偷懒,因为有的时候生活中的确 有不可完整粘合在一起的内容,那么用散记的方式似乎更加有效果吧。
       一、实况与生活
       离开学校四个月了,也离开足球四个月了,但是实况却一直在身边呢,很庆幸,至少有电脑的地方就有实况。昨天同事向我挑战实况,我并不了解他的实力,往往在这个时候我都很谦虚的,也很谨慎。但是很意外,也许是很幸运,因为第一场Messi的状态全红,Messi全红那就意味着右路出现了一个风一样的男人,势如破竹的。因为第二场Eto'o的状态全红,尽管Messi和Henry的状态跟一坨x似的,但是埃托奥依旧是个神一样的男人。所以两场比赛我都以高比分搞定了,4:0和6:3,其实这在人人对抗中是很平常的。所以这样一天,让我重拾实况,也体会到了一些快感。毕竟似乎在这个小圈子内,暂时还没有人能搞定我了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

如果要写,那就开心点!

      多少年前,我那么厌恶语文,多少年前,我看到作文就恶心,多少年前,我的基础写作也得了60几分。至少证明我曾经很讨厌写作。即便是到了我即将毕业的时候,我仍旧无法将写作当成一个本应该成为我长处的东西。还记得离校前,某罗老师说的,“要是你们这四年最大的收获,那就应该是你们要比别人更能写”。那个时候我扪心自问,似乎不是那样的,比我能写,比我写的好的人,简直是遍地都是。并非自己谦虚,也并非是自己在装,的确,在我身边,的确有很多写得很好的作品,也有很多很能写的人。他们曾经给了我那么多启发和鼓励,直到今天,我依旧觉得自己离他们还很遥远。真正意义上的写博已经三年了,虽然之前德文章是断断续续的,但是仍旧成为我回忆的最重要材料。可以说,我也许曾经在生活中有过多于常人的经历,也曾经有过太多多于常人的记录,但是我从没把写作当成是自己的特长,更没有想把写作当成吃饭的工具,尽管直到现在我也还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,甚至不是一个专业的写手。因为我还有太多领域没有突破吧,因为还有很多思维方式没有转变吧,因为还有很多人生没有体验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

剥茧抽丝

       有的时候成年人羡慕小孩子的生活,因为小孩子无忧无虑,而小孩子有一天终究要长大,终究要面对很多烦恼。那么我们认为,那些低级的生物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,尽管生命周期很短暂,但是却不需要像人类这样思考这么多,仅仅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吃饱、如何躲避天敌、如何繁衍后代,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,就这么简单。而给人类的时间却长达好几十年,更长的甚至要一百年。人类需要承受的东西确实太多了。正因为承受,所以每天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,但是不是每个人通过思考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?答案是否定的!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,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不一样,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不一样,那么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。但终究人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,对自己的思维能够有个准确的梳理,对自己的生活能够有个准确的了解。哪怕是这样看上去简单的要求,我们都很难做到。因为我们每次尝试剥茧抽丝的时候,却发现蚕丝却越缠越厚,而这样的过程中,我们却更加困难。对于蛹来说,它不知道自己以后能成为美丽的蝴蝶,而对于人类来说,同样不知道自己在理顺人生后是不是一样能够功成名就。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生的未知数吧。

阅读剩余部分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