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

行色匆匆·云南之行(一)

       从云南回来已经快一周了,一直没有找到时间回顾几天来的旅行,算是旅行,也算是奔波,因为云南的交通确实受到了地形的极大限制,如果不是有两趟省内短途飞行,那无法想像全程都坐汽车,那要浪费多少时间。实际上想起去云南,就是那一刹那的事情,老婆说一来想春节的时候好好放松一下,二来去云南看看少数民族的风情,因为计划的突发性,很多问题都没有想清楚,就匆匆忙忙的去做了,比如机票的时间问题,因为没有跟师弟沟通好,所以改签了两次,结结实实的损失了我500块大洋,看上去虽然不多,但实际上因为成都到昆明的机票本来就不贵,便宜的才280,这样想的花,500块大洋还真的是有点让我心疼。出去玩虽然不至于穷游,但还是不想大手大脚的,毕竟连工薪阶层都算不上,能省的地方还是要省的。去云南的行程一定要规划好,特别是飞机起降的时间,如果涉及到几个小时内要乘坐两次航班,一定要给后一趟航班留出足够的时间,否则一定是一个悲剧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简单制定了行程计划,2月5日晚飞昆明,宿昆明,某锴5日凌晨到昆明,6日一同去石林,7号早上昆明飞普洱,某锴表弟到普洱机场接我们到孟连,预计车程4个小时,晚上夜宿孟连,接着连续几天都以孟连为中心活动,包括去中缅边境口岸和西盟,11日早上出发到西双版纳,预计中午抵达,晚上夜宿西双版纳,如果价格极为昂贵,考虑回普洱住宿,第二天返回野象谷。12日下午6点45分从普洱飞昆明,9点45昆明飞成都。看上去行程非常紧凑,实际上也是因为仓促的制定,加上云南的交通状况受到地形的影响,这点确实没有考虑充分,所以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度过的,而且中间出现了一些小意外,不过倒是对整体行程没有 太大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 实际上我是真心没写过攻略,所以我还是想把自己在这次旅行中的见闻写出来,供需要的人参考,基本上什么言论是不会有太多的,大多还是按照流水账的形式记录的,配上图文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从烟民开始说起

       中国有很多很多烟民,有抽着几百块钱一包烟的民,也有抽着几块钱一包的民,即便如此,烟民之间就抽烟这个问题来说,真的是不是有什么贵贱之分呢?也许有,也许没有,至少烟民们觉得有。那么,实际上无意批判烟民抽烟是否正确,也无意讨论抽烟是否有贵贱,更无意去得罪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,只是就自己多年来看到的事情,说说自己的想法。习惯性的还是由一件事说开来,这样可能比较自然。

      公司有很多抽烟的人,这些人里有的人是部门经理,有的人是基础岗位,有些是新人,有些是前辈,那么是不是前辈就一定随时能揣着烟呢?我不知道,至少在这里看到了一些自己以前没看到的东西,甚至让我觉得有些哭笑不得。抽烟之人,是否应该对自己的经济实力有所衡量?抽烟的人是否应该对自己的人际来往有所衡量?至少我经常调侃自己说不抽烟就是因为没钱,没钱抽什么烟啊,过着每天蹭烟的生活,真的有点让人觉得凄凉。每天就习惯性的问同事一句,有烟吗?那碍于情面的同事,特别是一些新人,肯定说有啊。其实如果说是自己的烟抽完了,又是上班时间,不想去买,临时蹭一根,也无所谓,结果过了半个小时,就又去找同一个人蹭烟,那就有点好笑了。然后就是一些很抠门的部门经理,真的不知道一个月发那么工资拿来干什么了,还是真的就那么抠门,没事就找个小专员要烟抽,对他们来说,不管是云烟还是红塔山,不管是玉溪还是苏烟,反正什么级别的都能驾驭,抽出来都是那种感觉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被调侃的安全感

       女人们喜欢找让人觉得有安全感的男人,无论是身体上的安全感还是物质上的安全感,这似乎都是很重要的一项考核标准,而往往这样的安全感究竟带来的是什么,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,因为大家都在寻找这种东西,所以就跟着就寻找了。不知道对男人而言,也有安全感的问题,但我想对男人而言,物质上的匮乏,一定会造成心理上一定波动。往往被大家热烈调侃的安全感问题,似乎就成了现实生活中最最现实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 回想读大学之前,我没有固定的零花钱,当然也不需要有固定的零花钱,因为我不怎么花钱,所以钱和物质对我来说,似乎并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,我只是觉得必须要买什么的时候,自然会跟父母开口。后来读大学了,很庆幸父母信任我的自制力,所以他们往往是一次性给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,但即便是这样,相对于那些不从家里要一分钱的人来说,我仍旧是惭愧的。但那个时候我开始明白一些道理,就是手里的钱不够的时候,似乎做什么都会有拘束,很感谢父母尽他们最大的努力,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。大学毕业那年,我开始走入社会,那个时候拿着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,其实看上已经是读大学时每个月的生活费的五倍了,但毕竟那不是学校了,仍旧会觉得其实身上没有什么钱,还需要有更多的钱,自己才能放开手脚去做事情,甚至是放开手脚去辞职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个时候也真的是挺幼稚的,但终究还是逃避了那段艰难的日子,第二年我一个月有5000块了,我觉得那还是不错的,就觉得咬咬牙,我两个月就有一万,两个月就有一万,想想二十几年前,万元户还是多有面子的,当然了物价不能够同日而语,但慢慢的看到卡里的钱多了起来,有了几万块了,才发现,这个时候,其实自己稍微有点踏实了,没有那么焦虑和浮躁了,因为看到钱是在慢慢积累的,我就觉得原来工作和生活还是值得追求的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不会砍价的年轻人

看着车外飞速而过的小树,这让我马上感觉到并不是北方的乡村道路,因为没见高大的白杨树,也许从这一点上就看出南北高度上的差异,正如当年老婆在北方买不到合适的鞋。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,让本来空气质量就不太好的成都变得更有地方特色,正因为这里几乎不下雪,加上这样的天气,在我看来,此刻的窗外更像是秋天,而不是冬天。当路边慢慢出现一些高楼,我才意识到,应该是接近城市边缘了,尽管依旧死气沉沉,尽管依旧尘土飞扬,但这里终究是城里了。也许有的人说,有车水马龙那就算是城市的繁华与动态,可真正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,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是有答案的。

我是生在农村,因为背后有座云峰山,所以我勉强说自己是山村里来的,尽管山村到现在也没怎么变样,但据说那里的民风已经不那么淳朴了。后来到了一个北方的小城市,因为离首都很近,所以那里的人都喜欢跟自己家乡的人说有时间来北京玩。尽管是个小城市,但仍旧培养起了我那种还算比较老实的性格,也接触了很多新鲜的东西。再后来,我去了成都读书工作,对于成都总是有很多特殊的情感,说实话,我并不爱这座城市,因为这里的民风真是不怎么淳朴,不过这样的城市却给了我很多真正意义上城市的体验,那里有数不清的航空障碍灯,也有霓虹灯的炫丽多彩,但一切似乎暂时跟我的关系都还不那么大。跟我关系最大的是我要学着在这里生存下去,而恰恰是这样的生存,会让人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阅读的状态

       每次当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,伴随在脑海里的都是悔悟、顿悟和空虚,因为我知道读书其实是有好处的,但现实又是我几乎很少看书,或者不看书。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,但却一直都告诉自己,告诉周围的人,看书是有好处的,而实际上这样的好处,我想已经影响过很多周围的朋友了,尽管他们不曾感谢我,但他们至少已经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和享受。我自认为并不是一个看问题很深入的问题,同样也并不是一个看问题很细致的人。究竟是什么原因,我没有仔细探讨过,但却也大概知晓一二,一个是思考力不足,一个是阅历不足。而这两样东西,即便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经历,也有可能在书里经历。

       那天在犀浦校区跟同学小聚一下,走在路上的时候聊到某金玉的房子问题,说其实买在学校附近的房子还是有那么多好处的,天然后花园啊,千亩绿地啊,免费体育设施啊等等。我也跟他们说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交大开始给毕业生发放纪念卡,那种卡允许毕业生毕业后继续在交大图书馆借阅书籍。我就跟他说,如果你也有一张,以后你孩子想要看书的时候,就可以直接去图书馆,不用跑到市里面了。不过他说的那句话,就让大家都顿悟了,“你毕业之后花过多少时间读书?”其实我也不知道,只是隐约记得,去年看过两三本书,一年的时间看两三本书,说起来,挺可笑的。想想以前读大学的时候,有的同学一晚上就能看完一本书。那个时候犀浦校区的图书馆还没有成形,等犀浦的图书馆成形之后,大家也过了看书的那个心境。总之,我读大学的时候,实际上是没有怎么好好看过书的。李老师以前说,不趁读大学的时候多看看书,以后就真的没机会了。她作为过来人,这一点至少是劝诫对了的,只是几乎没有多少人听进去了。时到今日,我们中大部分都还是一个个的没有文化,知道的都是那些凤毛麟角。偶尔看到别的学校的同专业学生写出来的东西,暗藏文采,才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,变得如此平淡无奇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